乙型肝炎病毒需要哪些检查?
要知道自己是否患了乙型肝炎,前提是要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乙肝病毒,一般被称“乙肝五项”或“两对半”检测。
(1)HBsAg:即乙肝表面抗原,如果化验“表面抗原”呈阳性,就表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。
(2)抗-HBs:抗-HBs阳性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,即使接触乙肝病毒也不会被感染。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使人体产生抗-HBs。感染了乙肝病毒后,病毒被人体的免疫力自然清除或治愈,也会产生对人体有保护力的抗-HBs。
(3)HBeAg:是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。它可以判定乙肝传染性的大小。如果检查时HBeAg阳性,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,血液中带毒量大,传染性强。所谓“大三阳”就是指HBsAg、HBeAg、抗-HBc阳性,表示病毒复制活跃,传染性较强,病情迁延不愈;所谓“小三阳”是指HBsAg、抗-HBe、抗-HBc阳性,表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,传染性较小,病情逐渐痉愈。最近研究表明,慢性乙型肝炎,由“大三阳”转向“小三阳”,多数情况下只表示HBV复制减少。
(4)抗-HBe:如乙肝e抗体为阳性,表示乙型肝炎病情相对好转,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。因为它的阳性,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已经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,血中带毒量减少,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。但是有例外。
(5)抗-HBc:是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,血液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,但是,它对人体没有保护作用。阳性时,如果加号多(医学上的说法是“滴度高”),提示病毒正在复制,传染性也强。如果过去是强阳性,现在虽然也是阳性,但是加号比原来减少了,表示曾经得过“乙肝”,这种阳性差不多要持续存在几年或数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