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丙型肝炎?
什么是丙型肝炎?
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输血、血制品、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。性接触、日常生活接触亦可传播,但不是主要途径。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~26周,输血后潜伏期较短,约2~16周。临床表现类似于乙型肝炎,但往往症状较轻,易转化为慢性肝炎。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达50%以上,最易发展为肝癌。约80%的肝癌患者的丙肝病毒抗体为阳性。
如何诊断丙肝?
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,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。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清抗-HCV(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)和HCV RNA(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)。肝脏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、B超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查。丙肝病毒指标阳性加上肝功能损害的指标,即可明确诊断为丙型肝炎。如果只有丙肝病毒指标阳性,而未发现任何肝脏功能损害的证据,尤其是肝活检组织病理无明显肝细胞破坏时,则诊断为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。